返回列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新技术研发临床应用评估及救助体系构建” 中期工作进展讨论会于西子湖畔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02

为创建符合国情及伦理、技术精准、便于推广的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模式及严重遗传病的早期筛-诊-治-救全链条规范化体系,最终实现遗传病防控关口前移,切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新技术研发临床应用评估及救助体系构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期进展讨论会于2月18日在杭州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彦平教授主持,并与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薛敬洁秘书长作开幕致辞,来自全国15家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莅临会场。对项目下设五个课题的研究进度进行了汇报,同时围绕ECS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和复杂病例展开热烈讨论。

 

PART 1 课题进度汇报

课题一“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基因组合的集成化研究及重要变异位点的验证性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 蒋宇林教授

课题一确定了疾病种类、基因和位点入选原则与排除原则,为ECS检测技术体系和大规模临床筛查研究等子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蒋宇林教授介绍,现已初步编制了200种疾病筛查基因位点谱,通过与业内多位专家的讨论,完成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的编写,拟在2023年上半年发表。后续将继续完善疾病谱、特殊疾病的残余风险分析及验证方案的设计。

 

课题二“高精度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新产品研发及标准化实验室体系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博圣生物 朱晗玉教授&边佳昕博士

课题二负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携带者筛查产品及配套智能化分析报告系统,形成ECS的标准化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现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浙江博圣生物参与并建立了多技术平台综合应用的ECS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创建了实验室标准化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规范。同时,开发完成可视化分析软件ECS-Master,并在部分课题组单位得到应用,已形成了实验检测-分析-报告整体解决方案。

 

课题三“中国人群多中心大规模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实践及模式探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 卢彦平教授

课题三旨在通过大规模临床实践,探索形成适合中国人群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临床应用模式并推广应用。卢彦平教授展示了课题三的成果,截至2月12日,检出阳性携带3563例,综合阳性检出率高达56.16%,高风险夫妇比例为3.82%。卢教授通过列举一对携带GALC基因致病性变异(Krabbe Disease,克拉伯病)的高风险夫妇病例,提醒大家作为临床研究课题,一定要注意筛查前后的咨询,建立多学科讨论制度,注意医疗安全。

 

课题四“单基因遗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遗传咨询体系构建和优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常清贤教授

课题四聚焦ECS遗传咨询技术服务体系、遗传咨询人员培训体系构建和优化。常清贤教授团队通过联合7家参与单位,结合不同地区的遗传咨询经验,初步建立了遗传咨询知识体系平台和ECS临床决策辅助APP,保障遗传咨询标准化。同时,结合培训、质控、多学科网络会诊平台,为遗传咨询能力、咨询质量、疑难病例处理提供了体系支撑。

 

课题五“常见严重单基因遗传病筛查诊疗指南制定及救助体系构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肖波教授/龙泓羽博士

课题五针对常见的15-20种严重致残致死遗传病,制定其筛查诊疗指南,并依托基金会的救助网络构建救助体系。通过肖波教授团队与各参与单位的努力,已初步完成《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脆性X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共识》等相关指南撰写;开发完成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相关微信小程序和信息管理系统,已累计救助患儿210人。

 

PART 2 课题经验分享

ECS国家课题区域网络化探索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彭莹教授

湖南省ECS区域网络化探索迈出关键一步,在湖南省妇幼的组织下,21家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同时启动单基因病的筛查工作,构筑罕见病防控网络。彭莹教授介绍,后续还将组织对相关单位进行网络化的宣教与培训,强化转诊和随访通道建立,提高湖南省单基因遗传病的筛查和防控能力,实现遗传病防控关口前移。

 

课题报告标准与产前诊断方法

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肖锐博士

肖锐博士针对本次课题的报告标准和判读规则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列举几种特殊疾病和变异,如DMD基因外显子水平缺失/重复变异,SMN1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FMR1基因5’端非翻译区的CGG重复数目及范围等,详细介绍了博圣医学实验室通过组合多种检测技术,从特殊探针设计、特殊算法优化等维度实现更精准的检测,同时针对各类变异阳性结果进行内部验证,确保检测结果无误,得到与会专家们的肯定。

 

PART 3 重点问题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蒋宇林教授主持并和在场专家一起对几个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GJB2基因c.109G>A(p.V37I)位点在产前应该报告吗?

专家观点:针对孕前夫妻,给予病人知情选择的权利(如通过辅助生殖方式生育健康的孩子);针对已孕夫妻,建议不报告,且不建议对此位点夫妻双阳的高危病例进行产前诊断;但若是该位点和GJB2基因其他致病性变异复合杂合的夫妻双阳高危,则建议报告并进行产前诊断。无论针对何种临床应用场景,均应充分告知病人风险,重视遗传咨询和MDT,做好该位点的遗传咨询工作。

2、近亲家属高度疑似遗传病,该提供什么建议呢?

专家观点:北京协和医院戚庆炜教授分享一例疑似家族粘多糖贮积症,经GALNS基因诊断排除夫妻携带风险,经过非常细致的病例追问及病史信息排查和评估,最终决定入组国家课题进行进一步筛查,发现该夫妻有生育耳聋患儿的风险(SCL26A4基因杂合变异)。从生育健康孩子的需求出发,戚教授建议,有家族史的夫妻,在完善相关疾病的遗传学诊断后,也可以选择携带者筛查用于其他目标疾病的筛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胡平教授也补充分享了一对因染色体平衡易位而选择三代试管的病例,最终孩子出生6个月后确诊SMA,提醒日常诊疗过程中应关注同时携带多种遗传致病风险的可能性。

3、关于CYP21A2基因及大片段缺失的讨论

专家观点:NGS对SV和CNV的检测能力有技术局限,对于特殊疾病及特殊基因的检测,需考虑多种技术结合,如三代测序和数字PCR的方法。针对此类情况,临床应用维度还需考虑检测成本及遗传咨询问题,有待进一步拓展讨论。

您想分享至 :